本条目将以汉语拼音为例,讲解一些涉及转写本身的基础知识, 另外将科普日语转写的历史,并将其与汉语拼音对比。
参考文献
本节参考文献见中文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 知乎。
转写与罗马字转写
通常,一种语言有固定的一种文字书写,但也可以被其他语言书写。按给定字母的对照规则,我们总能把一门文字书写为另一种文字。
转写指使用一门语言的文字表达另一门语言的文字的方案。因为只改文字而不改语言,并不是翻译。
Pìrú, zhè jù huà háowúyíwèn shì Zhōngwén, dànshì shǐyòngle hànyǔ pīnyīn shūxiě.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不只可以使用汉字,使用汉语拼音也可以表达。
出于国际化需要,通常大部分语言都会有转写成拉丁字母(罗马字母)的方案,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汉语拼音就是官方规定的现代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方案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
平文式罗马字也是日语在海外常使用的罗马字方案之一。(因为历史习惯原因,中文通常叫拉丁化,日语一般叫做罗马字,指的是同一套字母。)
转写的通用规则
- 音素规则:大部分情况下,转写都要兼顾读音,字母要以读音相同或相似的规则进行匹配。 由于日语和汉语的每个独立文字通常都不止一个音素,就会有一个字符对应多个字母并相互影响的情况存在, 这也是这两种语言的转写比较复杂的原因。
- 分词规则:虽然日语和汉语都是不分词的语言,但转写后应当按照词进行划分,不能完全连写或按文字边界分割。 (就像写英语要空格)
- 外来词规则:未本土化的外来词应保留使用词源语言的罗马字方案转写并使用斜体, 但已本土化及进一步发生构词的可以使用正常转写(并在必要时标明词源的转写)。 (英语文章中,未本土化的外来语也应当使用斜体排版)
- 标点:使用拉丁文本的标点。通常使用英文标点,但注意引号使用中文标点。 这是因为英文标点为了编码紧凑未区分前后引号,而区分了前后标点和中文是相同的, (事实上,这两个标点Unicode中处于通用标点分区,而我们说的中文顿号和中文句号位于中日韩标点区、 中文逗号是在全角符号区域和普通半角逗号对应的字符,这也反映着国外对这五个字符的看法的不同。) 即使使用英语正式场合排版软件中也会使用区分前后的标点。
本站方案
本站基本使用现代平文式罗马字作为罗马字方案。
日语拉丁化方案历史
日本有多种罗马字方案,这个要从历史开始讲起。
与汉语相似,日语历史上也有多种罗马字方案,但不同的是并没有一个脱颖而出的绝对性优势的方案。 外国人依据英语发音制作出了平文式罗马字方案(就像威妥玛拼音),且同样没有得到该国内部认同,因此国内学者还在探索自己的罗马字。 不久出现了基于音韵的日本式罗马字(就像国罗和北拉,但更像后者),完全忠于语言音韵关系,却忽视音素间影响的变体, 受到国内欢迎但对外国人并不友好(参考没学过汉语拼音的外国人使用的谜之读音)。 目前成为ISO 3602 Strict
。 后来,二战时期因为美国的关系,平文式罗马字又开始流行。
战后逐渐稳定下来,综合两者,日本政府颁布了训令式罗马字 (就像汉语拼音,但所幸我国没有外国人拉丁化方案二度流行时期,所以汉语拼音十分照顾汉语音韵), 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式罗马字,但对读音有变化的情况还是兼容了平文式罗马字的写法,造成部分假名有两套写法。 目前成为ISO 3602
。(顺带一提,汉语拼音是ISO 7098
)
选择原因
第一点是,大概是受到了国外影响太深,与汉语拼音不同的是日语各种主流罗马字竟然都不标注声调, 而且拼写十分迁就外国人,所以十分适合用于标注歌曲读音来给外国人模仿唱词。 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区分同音不同假名,以及不区分同一假名的条件变体,所以下面的表格中我也会标出其读音。
虽然参考英语但实际发音有区别,嗯,比如说,很多外国人读拼音听起来都很难受,比如齿龈音-龈腭音-卷舌音三对立是很少见的,外国人分不清jqx和zhchsh, 就像很多国人分不清日语清浊音和发不对英语l一样。在具有特色的发音难度这点上各个语言都是公平的,我猜。
第二点是虽然训令式罗马字是国际标准但实际场合下因为习惯因素大家还是用平文式罗马字的比较多, 毕竟外国人肯定用读音方便的,而且日本现在还没完全脱离某国控制不是。
第三点是唯一性,大家使用罗马字总是转写成一样的就不会发生奇怪的明明是对的但偏偏搜索失败等为什么明明但却偏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