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实际由文章1裁切而来。
本文讲述依据罗马音的发音方法。
音拍
日语音节等长,按普通元音计,每个普通元音连带其前面的辅音,以及促音、拨音均发一拍,然后长音两拍, 这对曲子似乎也有不小的影响。以下也会用拍来指这个时长。
普通读音
字母或字母组合大致标记一个音位,该音位使用的各个变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字母 | 条件变体 | 读音 | 大概描述 |
---|---|---|---|
a | [ä],开-央-不圆唇 | 相当于汉语a | |
b | [b],浊-双唇-塞音 | 相当于汉语b的浊音 | |
b | i或y前 | [b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ch | [t͡ɕ],清-龈腭-塞擦音 | 依据送气与否相当于汉语q/j | |
d | [d],浊-齿龈-塞音 | 相当于汉语d的浊音 | |
e | [e̞],中-前-不圆唇 | 相当于汉语ê(出现在语气词诶和ie,üe中) | |
f | [ɸ],清-双唇-擦音 | 学习p,然后把嘴唇打开一些,按发f的方式送气 | |
g | 词首 | [g],浊-软腭-塞音 | 相当于汉语g的浊音 |
g | i或y前 | [g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g | 词中 | [g]或[ŋ],浊-硬腭-塞音或鼻音 | 相当于汉语ng,但部分北方口音已经不区分词尾n/ng而是使用主元音区分,可能有问题 |
g | 词中i或y前 | [gʲ]或[ŋ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h | [h],清-喉-擦音 | 类似汉语h,但汉语更倾向[x],部分北方口音条件出现[χ] | |
h | i或y前 | [ç],清-硬腭-擦音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i | [i],闭-前-不圆唇 | 相当于汉语i | |
j | [ʑ]~[d͡ʑ],浊-龈腭-(塞)擦音 | 相当于汉语j的浊音或x的浊音 | |
k | [k],清-软腭-塞音 | 依据送气与否相当于汉语k/g | |
k | i或y前 | [k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m | [m],双唇-鼻音 | m | |
m | i或y前 | [m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n- | [n],齿龈-鼻音 | n | |
n- | i或y前 | [ɲ],硬腭-鼻音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n | 拨音 | 见后文 | |
o | [o̞],中-后-圆唇 | 相当于汉语o(仅出现在语气词中),注意不是uo | |
p | [p],清-双唇-塞音 | 依据送气与否相当于汉语p/b | |
p | i或y前 | [p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r | [ɾ],齿龈-闪音 | 普通话使用者会听成[l](因为部分人就这么发l),不完全一样,但既然不对立也不是不能接受 | |
r | i或y前 | [ɾʲ],自然发生了硬腭化 | 是上一个音自然变化,不用区分 |
s | [s],清-齿龈-擦音 | 相当于汉语s | |
sh | [ɕ],清-龈腭-擦音 | 相当于汉语x | |
t | [t],清-齿龈-塞音 | 依据送气与否相当于汉语t/d | |
ts | [t͡s],清-齿龈-塞擦音 | 依据送气与否相当于汉语c/z | |
u | [ɯ],闭-后-不圆唇 | 相当于汉语u不圆唇(把嘴唇放松) | |
v | [β],浊-双唇-擦音 | f的浊音,用于拼写外来语的v | |
w | [w]~[ɰ],(唇)软腭-近音 | 同本表u,但更像辅音,而且有唇共同发音的自由变体 | |
y | [j],硬腭-近音 | 同本表i,但更像辅音 | |
z | [d͡z],浊-齿龈-塞擦音 | 相当于汉语z的浊音 |
注1: 本表所有标注为自然变化的,是在试图与i连读时发生的自然影响, 在普通话中大部分辅音在i和ü前也会受到同一种作用影响,故标为不用区分。 但不保证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变体。
注2: 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鼻浊音,[g]~[ŋ]类似自由变体, 但仅在出现在词中间(不在词首、合成词内部边界)时是自由的。 但据维基百科,部分人群对读为“sengo”的词戦後(战后)和合成词千五(一千零五), 由于后者处于边界只会发成[g],前者用[ŋ],并出现了一定的区分意义的现象。 二次元歌曲由于面向年纪较轻人群,会更倾向于使用[g]。
助词
は(ha)和へ(he)作为助词时读为wa和e,并以此转写。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助词的を虽然读作o并转写做o,但歌曲中常常会唱作wo。
长音
把一个元音拉长发成两拍。歌曲中,长音有时会发成两个元音,特别是ei和ou这两个会因人而异地拆成相同或不同元音的连续。
连续元音
两个元音接续。
拨音
总之是个鼻音,但具体是哪里的鼻音,语流中会变成下一个音的位置。
条件 | 读音 | 描述 |
---|---|---|
词尾 | [ɴ],小舌-鼻音,口腔或不完全成阻形成[ɰ̃] | 完全不在汉语范围内,直接模仿也很难正确 |
双唇音(m,b,p)前 | [m],双唇-鼻音 | 相当于汉语m,注意不是mo |
齿龈音(n,d,t,ts)前 | [n],齿龈-鼻音 | 相当于汉语n,注意不是ne |
硬腭音及龈腭音(j,ch,ny-)前 | [ɲ],硬腭-鼻音 | 相当于汉语ni或nü中的n |
软腭音(g,k)前 | [ŋ],软腭-鼻音 | 相当于汉语ng,不是eng之类的 |
硬腭化软腭音(gy-,ky-)前 | [ŋʲ],硬腭化-软腭-鼻音 | 把ng强行放在i或ü前模仿 |
元音、半元音(y,w)及h-,f-,s-,sh-前 | 一般记为[ɰ̃]并鼻化前后元音,也有研究认为读[m]的人也很多 | 相当于汉语ni或nü中的n |
促音
促音的出现情况分为三种。
- 词尾:[ʔ]。
- 塞音或塞擦音前:在前一个元音结尾成阻,然后拖一拍继续发音。 由于成阻再拖一拍这个过程很难拖得很久,歌曲中有这样处理然后休止一拍的唱法, 也有延长前一元音,然后在促音所在拍快结束时成阻再拖一下的唱法,因歌曲而异。
- 擦音前:先发一拍擦音。
易错点
成年人在学习新语言时,大脑已经很难再分辨母语中不区分意义的读音,总是不可避免用母语中相似的读音代替。 所以上述部分读音,因为普通话中系统性缺失,纯靠听并跟读基本会发错。
- 无法区分词尾的鼻音。话说-m,-n,-ng对立的方言很多,但普通话使用元音对立,鼻音就随着下个音变了。
- 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无法发成浊音。虽然部分南方方言保留了声母的三对立,但广大官话区基本都没有了。
- 下意识把普通的u读作[u],而在s和ts后面读成[ɨ]。
- 混淆a和e。因为汉语里半开前不圆唇元音[ɛ]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普通话在ian中,部分方言an也这么发), 但日语使用者把这个音视为音位e,所以特别是拨音前会发错。
- 混淆e,ai和ae。因为汉语里双元音不会发全后一个音,会把不存在的单元音和双元音理解为某个双元音动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正常发成两拍一般就能分出来了。
- 在[i]前添加[j]。因为汉语零声母有介音的音节一开始会有这个读法,就和分不清east/yeast,ear/year一个道理,我也得慢放才分得清,但确实不一样……
- 元音边界添加[ʔ],这个上面说了只在语气词尾而且会用一个促音来标记。